十二年國教國文教學方向?轉彎!

作者:臺中市立惠文高中 / 畢仙蓉老師

各位國文老師!您們認為什麼叫「國文」?「國語的文學!」好!我也這麼認為。那麼何謂「文學」?歷代所下定義不盡相同,今依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廣義泛指一切思想的表現,而以文字記述的著作;狹義則專指以藝術的手法,表現思想、情感或想像的作品。」再請問:我們的國文教學重心在哪裡?國學知識?還是文學作品?我們是以教學方向來引導考試?還是以考試引導教學?直至今日,各校的國文考試似乎還是會以「國學知識」這一塊為主。即使一份試卷只考一題,學生就會為了那一題的分數,卯足勁的死背──背了三十五年至快退休的年紀,仍不知它能做什麼。殊不知當初就為了那一題的分數,犧牲了多少可以盡情玩味文學作品的時間;殊不知當初就為了那一題的分數,失去了多少訓練思辯能力的機會──因為那麼多要背的國學知識,不知道會考出哪一題,更何況還不只考一題,所以死背、猛背就是了。

其實身為國文老師的我們可再思索:我們教給孩子的是真的受用嗎?我們是要追隨傳統教材教法的步伐前進,或需要轉個彎走出一條新的且是迎向光明的路呢?我仍是希望「國文」和「國學知識」必須作區隔。

我相信許多國文老師都不希望學生一想到國文就是:背不完的注釋、翻譯,以及背不完的國學知識;我相信大部分的國文老師都希望學生提到「國文」就會說「國文真有趣」、「學習國文對我的幫助真是一輩子受益!」但學生聽到「國文」兩個字時,是怎麼想?「解釋還沒背完!」「那些什麼什麼居士的各是指誰,我還沒弄清楚!」「唐詩、宋詞、元曲的格律太難記了!」……有多少學生會說:「那篇文章真有意思」 「我今天從一篇文章上學到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才會受人敬重。」「我不覺得作者的說法一定是對的。」

如果我們的國文考試不能改變方向,國文教學也不能轉彎,那麼孩子的學習永遠是囫圇吞棗,對事情也不會有思考的習慣,更不可能有精準的判斷能力──因為他們沒有太多時間做這些訓練,就算給他們時間,他們還是將時間拿去死背、猛背去了。學習國文哪裡是這麼辛苦的事?倘若國文教學是常要學生動腦筋思考、盡情發表,讓老師有機會給予孩子更多舞臺、更多肯定──這應該是很有趣的一門課。文學作品呈現的不僅是文采,更有作者的思想菁華,錯過了研究與探索的機會,實在可惜!

十二年國教實施的目的,是要讓我們的孩子學習更快樂、更多元、更靈活、更受用──若不能如此,一切改革都不叫「改革」,教育改革只不過淪為口號──這將令多少家長與老師失望?這將令多少孩子看不到希望?思考習慣的養成需要不斷練習,判斷能力的精準將影響處事的結果,口語和文字表達是溝通的憑藉──這些都是國文教學最好訓練的時機。十二年國教啟動時,國文教學方向豈能不轉彎?


作者Profile / 畢仙蓉
目前職務: 導師
任教科目: 國中國文科
學  歷: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分班結業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四十學分班結業
工作經歷:
  1. CWT全民中檢「中文寫作測驗中心」審題委員
  2. 臺中市「攜手計劃課後扶助之班級經營」講師
  3. CWT全民中檢「中文寫作測驗中心」寫作指導老師
  4. 擔任教育部補助「臺中市全面充實國民中學圖書館(室)圖書設備」選書委員
  5. 臺中市「國中小品德教育專業知能研討會」講師
  6. 擔任臺中市國中小教師語文教學能力研習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