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T聽力理解
|
常見問題
認識中檢
About Test
測驗簡介
各級介紹
我要考哪一級?
費用說明
試題下載
證書樣張
報告書特色
推薦採認
Recommend
校園採認
企業採認
學習歷程
專家推薦
媒體報導
報名專區
Sign Up
全國大會考
最新檢定時程
個人線上報名
書局門市報名
報名注意事項
報名進度查詢
退費及說明
到校施測專案
申請辦法
校園團報系統
遠距測驗專區
遠距測驗介紹
我要報名
報名查詢/繳費
退費及說明
備考資源
Resource
六級分範文欣賞
大考指南針
NG作文說明
名師講堂
出版品/線上學習
雲端診斷系統
應考通知
Notification
應考通知查詢
應考須知及規則
成績與證書
Score
成績查詢
證書換發
HOT NEWS
新聞內容
首頁
>
最新公告
>
新聞內容
考情分析
2016/01/22
105年大學學測 寫作測驗得分要訣
「學科能力測驗」是台灣高中學生升學的重要考試,寫作測驗過去數年皆分為「文章解讀」、「文章分析」、「引導寫作」三大項目,彼此占分不等,且題目互不相關。而105年度學測,大考中心則將題目分為兩大主軸,分別為兩題「改變與轉化」成果展相關素材寫作,及取材「歪腰郵筒」之引導寫作一題。前者較重視寫作能力的跨學科整合運用,後者則偏向長篇文章寫作的型式。中文能力測驗中心在這兩類題型皆有十年的命題與閱卷經驗,以下將就此二類型分別評析。
(一)著重比較與分析能力的寫作
本次學測國文寫作,前二小題係以「改變與轉化」的學習成果展貫串其中。第一題為「候選素材說明」,要求考生以「參加甄選」為出發點,舉出一項事例,並說明與成果展之關係。從題目中的舉例可發現,「改變與轉化」不僅限於文學或國學的例子,科技、古蹟保存、農業等生活周遭的事例皆可蘊涵「改變與轉化」,這種「貼近生活而取材」的原則,不僅是多年來各大考試的趨勢,也是十二年國教強調「培養多元識讀能力」的重點之一。
此外,題目要求考生針對所舉之事例說明其與成果展主題的關連,屬「功能性」寫作,目的在比較與解釋,算是學測寫作中少有的題型,但也與現今教育趨勢中「培養終身可用的能力」不謀而合。
因此,本題作答重點便在於考生是否能準確就所舉之事例,說明其中的「改變與轉化」。考生須切記不可花費過多篇幅記敘事例本身,甚至書寫過多不必要的細節,重點應放在如何點出事例中「改變與轉化」之關鍵。
第二題「參展素材分析」,則列出一段約八百字的散文,要求考生在前述展覽的範疇下,分析文本中不同人物的髮式變化,以及反映的相關心境。此題目挑戰考生長篇文章的閱讀與分析能力,必須在有限時間內快速掌握題旨重點,既要見林亦不可忽略林中樹。以本題而言,建議考生閱讀時掌握「由表至裡」的次序:先抓住三個人物髮式的不同(表),再觀察文中對人物的描寫與敘述,歸納各個人物間的差異與變化(裡),最後思考原作者如何以「髮式」之不同展現人物心境之不同。如此方能既讀懂文章,又能掌握「改變與轉化」之要旨。另外,對文章之分析尤須記得「取之文本」──自文中尋找線索,切忌僅依自身之理解評斷、臆測而作答。
(二)著重語文表達能力的寫作
長文寫作「我看歪腰郵筒」,則屬於大眾認知的「作文」型式。有別於過去幾年如「獨享」、「通關密語」等較須思考的題目,此一題目顯然與時事較有關連。雖然此事件並非全民都會經歷或體驗,地域效果也近於台北市,又非生活必要之事件,但題目中已有提供相關訊息幫助沒有接觸這個事件的考生理解,也未限制聯想方向,故考生的發揮面向可說十分廣泛。此類與時事結合,並且要求抒發己見的題目,目的在希望考生關心周遭生活,並對所處的環境「有所感」,不難寫但不易寫好。
書寫時,最基本的內容是依題旨寫出對「彎腰郵筒」此「物」的看法,描述其成因、形貌,進而說明自己的想法。可以是對風災的省思、對生活幽默的體察,對彎腰形象背後的象徵加以聯想……。這類近乎「眾人皆知」的時事題材,若要寫出特色,建議必須跳脫郵筒「物」的特性,而以「現象」看待之,例如針對郵筒透過媒體、社群網站宣傳而引發的熱潮加以評析,或是說明日常被忽視的平凡事物如何透過些許巧思、變化而引人注意。若依據題目提示的「人生歪腰也無妨」,闡述如何從「歪腰郵筒」習得樂觀看待看似挫折、受破壞的狀況,進而促發成功亦可。
「題旨發揮」與「結構安排」在學測的引導寫作中占了60%的分數,因此長文寫作的重點,在於下筆前必須先確認題目要求的重點、自己欲書寫的主旨為何,以及如何分配段落篇幅,切忌「我手寫我心」,不可想到什麼就寫下,如此很容易造成頭重腳輕以及偏離題旨的問題,也是本中心在過去閱卷經驗中最常見的考生缺失之一。此外,書寫之心得、感想、評論也務必扣緊事件本身而述,勿成為空泛的人生觀鋪陳。
綜合本次學測國文寫作測驗的題型特色,中文能力測驗中心就加強「寫作能力」方面有以下建議:
1.多方閱讀不同素材的文本。如此可訓練自己對不同類型文章、資訊的判讀能力,亦可擴展自己未來寫作時的「素材庫」。
2.訓練對文章或社會事件的論述能力。可透過閱讀報刊社論等,瞭解此類文本的寫作技巧與說明方式,培養自己的分析能力。
3.持之以恆的練習寫作。寫作是一種思維模式的訓練,難以一蹴可幾,唯有透過長期的練習與培養才得以精進。可由短篇文章的心得感想開始,養成定期寫作,並將寫作內容交由他人閱讀修正的習慣,能促使閱讀的內容由「輸入」轉為「輸出」。
分享
分享
其他公告
2023/01/16
【112學測】國綜及國寫考題評析
2023/01/16
【112學測】國文科評析——國綜及國寫得分要訣
2022/05/21
【111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得分要訣
2023年冬季全國大會考
檢定日期:2023/01/08
報名期間:已截止
報名查詢
|
詳細內容
Contact Us
洽詢專線:北區 02-25778806 #749
中區 04-22386572 #428
南區 07-3119568 #439
出版編輯:04-22386572 #442
客服信箱:
service@cwt.org.tw
Statement
隱私說明
版權聲明
Recruit
命題老師招募
批閱老師招募
Copyright ©
中文能力測驗中心